新闻动态

News

咨询热线
138-1648-4378

电话传真
021-65537820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促炎饮食又一大“功效” :夺走你的雄性激素 !

发布日期:2022-01-29    作者: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制药    

“病从口入”这句言简意赅的短语不仅是在强调饮食卫生 ,它同时也映射了疾病与食物的关系 。众所周知 ,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等一系列疾病的两大重要因素 ,而饮食占绝对比重 。常言道 :人如其食 。不同的饮食习惯成就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体 。

诸多研究已经证实 ,高糖 、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尤其是加工过的)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 ,从而帮助有害细菌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 ,促炎环境会“馈赠”宿主一系列的疾病体验 ;而对于男性生殖健康而言 ,这种负面影响又多了一条 。

近日 ,发表在泌尿学领域顶刊《Journal of Urology》(IF=7.45)上的一项研究中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邱实和杨璐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 ,食用促炎饮食的男性 ,患睾酮缺乏症的风险更高 ,如果伴随肥胖 ,影响更为严重。研究人员表示 ,由于肥胖已是慢性炎症状态 ,因此 ,医生应该意识到饮食等因素可能会加剧炎症并导致其他健康状况的风险 ,例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

睾酮(又称睾丸激素 、睾丸素)是最重要的雄性激素 ,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 ,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丸素 。它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 、维持骨密度及强度 、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 。

当男性体内睾酮水平低于300纳克/分升时 ,就会出现睾酮缺乏症 。已有研究证实 ,性欲低下 、精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都与睾丸素水平下降有关 。睾酮缺乏也与心脏病甚至肥胖等慢性病有关 。

此前在人类与动物的研究中 ,科学家已经通过有力证据表明促炎饮食与肥胖 、心脏病发作 、早逝 、结直肠癌 、胰腺癌 、呼吸道癌和口腔癌等癌症以及抑郁症相关 。不仅如此 ,睾酮水平较低的男性也被发现体内有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 ,这是细胞在受损 、感染或对环境中的炎症因子作出反应时释放的小蛋白质 。因此 ,科学家们将体内炎症水平增加与睾酮缺乏联系了起来。

在这项研究中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研究中4151名男性中膳食炎症指数与睾丸素缺乏之间的关系 。所有男性都提交了一份24小时饮食调查问卷 ,并接受了性激素检测 。

膳食炎症指数(DII)是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癌症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开发的 ,旨在提供一种定量方法 ,用于评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范围从炎症细胞因子的血液浓度到慢性疾病 。DII共由45种膳食成分组成 ,每一种成分都会增加或减少个体总体炎症水平分数。近年来 ,DII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

研究人员计算了DII中27种食物的炎症指数 ,包括酒精 、蛋白质 、纤维 、脂肪 、碳水化合物 、胆固醇 、ω3和ω6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镁 、烟酸 、锌 、铁 、核黄素 、叶酸 、β-胡萝卜素 、咖啡因 、硒 、硫胺素和维生素A 、B6 、B12 、C ,D和E 。DII得分越高表明饮食更容易导致炎症 ;相反 ,得分越低 ,饮食的抗炎作用越强 。

促炎饮食主要包括酒精 、加工肉 、红肉(猪 、牛 、羊肉等) 、精制碳水化合物 、油炸食品 、含糖饮料 、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等 。

而富含蔬菜 、水果 、膳食纤维和全谷物 ,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食物被称为抗炎食物 。

这项研究计算出的DII分数从-5.05(最抗炎)到+5.48(最促炎)不等 ,研究人员将其作为一个连续变量进行分析 ,并将参与者分成三组 。

他们发现 ,食用促炎饮食的男性平均总睾酮水平为410.42纳克/分升 ;而食用抗炎饮食男性的平均总睾酮水平为422.71纳克/分升 。总体而言 ,大约26%的男性有睾丸激素缺乏症 。

他们发现 ,DII每增加一个单位 ,睾酮缺乏的几率就会平均增加4% 。与抗炎饮食组的男性相比 ,促炎饮食组男性的睾丸素降低风险高出近30% 。

研究人员在调整了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吸烟等其他因素后 ,发现相关性仍然显著 。

此外 ,DII得分较高且肥胖的男性患睾丸素缺乏症的风险最大 。对于这一组来说 ,与DII得分较低的肥胖男性相比 ,睾丸素缺乏的几率高出近60% 。

研究人员指出了这项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例如 ,DII是使用数量有限的抗炎和促炎饮食因子计算的 。他们表示,虽然这些发现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但确实支持了先前的研究 ,即促炎饮食可能导致睾酮缺乏以及其他使人衰弱的潜在健康问题 。因此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研究人员补充说 ,少吃促炎饮食可能是降低累积炎症的可行方法 ,并具有使睾酮水平升高的潜力 。

论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097/JU.0000000000001703